2008年校级教学名师个人简介

作者:echao   时间:2008年09月22日   来源:校友总会   编辑:null   点击:次  

  2008年校级教学名师:官春云、杨仁斌、王国槐、王仁才
  2008年省级教学名师:官春云、杨仁斌
  2008年国家级教学名师:官春云

官春云院士



    官春云,男,蒙古族,1938年2月生于湖北荆州,中共党员,1959年7月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等职。官春云院士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方面的教学研科工作,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诚诚恳恳做人,扎扎实实做学问,践行着一位人民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奋斗的理想信念。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1959年参加工作近50年来,官春云院士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他将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视为己任,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诱惑。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人民的教育事业满腔热忱,其工作业绩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国家教学名师奖等殊荣,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教书育人结硕果:官春云院士教学严谨,凡事尽量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他上课前备课极为认真,每次都亲自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课、编写讲稿。每年更新讲稿和多媒体课件,讲课有重点,有难点,有亮点。此外,他将每堂课所授书本知识与必要的实验观察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做到了知与行的统一,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较好结合。在教好书的同时,官春云院士把培养人也摆在了重要位置,他经常深入到学生宿舍与同学谈心,交朋友。有一段时间他还住在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天天生活在一起,学生有思想问题他耐心进行开导。官春云院士在担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面向全校开设了“人文讲坛”,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讲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官春云老师共培养了博士后16名、博士生38名、硕士生21名以及大量的本科生。这些学生当中有41人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大多数成为所在单位、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和高级干部。

    教学改革成绩显著:官春云院士是全国知名的农业专家,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实践基础上对教学改革有着独到的见解,先后主持了教育部教改课题“大农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和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实施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工程”,参加了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提高作物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通过设置全新的宽口径的大农学专业,进行改革实践,拓宽农学专业知识面。将原农学专业和园艺专业打通,建立全新的面向植物种植业为主的大农学专业;加强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内容传统与现代兼顾,以现代高科技实用技术为重点,增加管理和经营方面内容的教学,加强学生外语、计算机以及农用车辆和农业机具应用能力培养;在专业课教学期间原则上按专业课内容分大段安排教学,边讲边做,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除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室内实验、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等教学形式之外,加强了自学、多媒体课件及网络教学,并到生产第一线边干边学,实地调查考察,开研讨会等,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研究提出了“六边”(边生产实习, 边教学, 边科研, 边搞科技推广, 边搞生产和社会调查, 边做群众工作)教学模式,创办了新的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些改革研究使学生专业知识面拓宽,实践动手能力大大加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这一模式和教学思想也得到了相关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同和推广。期间官春云院士发表了10篇与教学改革相关的论文;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1、3名),湖南省教学成果奖3项。

    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硕果累累:在教学改革的同时,他还非常注重教材建设,编写了《作物栽培学》(本科教材)、《作物栽培学》(职教教材) 、《植物育种理论与方法》、《作物育种学实验》、《农业概论》等7本教材,以及教学参考书《芸薹属植物的生物工程》、《油菜品质改良及分析方法》,其中《农业概论》被出版社多次印刷和再版,达2万册,获得了全国优秀教材奖和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奖。这些教材为贯彻大农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促进了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他和教学团队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和调整,申报了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学科“作物学”,并成为学科带头人。另外,他还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作物栽培学》的建设,并任主讲教师。

    深入生产和科研第一线,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官春云院士经常深入农村蹲点和调查,了解作物生长的情况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研究。1959年到1981年,他每年有半年以上在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后承担了湖南省和国家科研项目30多项,包括国家973、国家863、国家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项目等。通过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如油菜“冬发”理论、油菜光温生态分类、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油菜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油菜转基因育种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一二等奖6项,主持育成油菜品种(系)22个,推广面积近2亿多亩,给农民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亿元左右。发表科研论文130多篇,其中被SCI、CAB等重要刊物收录的有52篇,出版《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油菜生态和遗传育种研究》等专著7部。近年来,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机播机收,适度管理,公司运作,农民得利”的栽培模式,这种模式正在研究和完善当中,预计在“十一五”末会提出一整套的技术和配套措施,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油菜生产模式。

    虽然年届七旬,而且每年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