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4岁,湖南农学院72级果蔬专业校友。
主要经历:
他曾在宜章县农科所、宜章县果木场工作。1983年,李常水辞去果木场的工作,回到家乡笠头村带头种柑桔,到1997年,先后带动湖南、广东两省的17000多户农民种柑桔等水果8万多亩,使村民走上了致富路,被干部、群众誉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他毕业后,毅然放弃留校任教机会,回到宜章。先后到县农科所和果木场任技术员。80年代初,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他先后5次写报告,申请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1982年,毅然辞去国家干部的公职,回乡当普通农民。他克服家庭的阻力,在一无土地、二无资金、三无粮食和住房的困苦情况下,从信用社贷款几百元购买了农药化肥,从兄弟家借了几分地进行“矮、密、早”的水果栽培试验。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栽下去的1株柑桔产果4公斤。农民从他这里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纷纷求教。他因势利导,把挖地、下种、栽苗、施肥、剪枝、杀虫等一系列种果技术无偿元保留地传授给家乡父老,激发了村民种果致富的热情。在他精心指导下,笠头村果木业发展迅速,从1986年起,每年种下上万株果木,成片的荒山变成了果园。一个长期靠“稻谷加稻草、红薯加辣椒”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远闻名的种果致富村。还培养了一批科技二传手,带动了湘粤边境3县10余个乡镇17000多农户种植水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带领乡亲们种果致富以后,他又把科技发展眼光瞄准了21世纪的水果市场和其它产业。自费跑遍大江南北,捕捉水果生产新的趋势和市场需求,引进了名优水果的栽培技术,建起了板栗、巨型葡萄、皇冠梨等10多种外地水果示范基地46亩和蜜袖基地10000亩。还开展多种经营,改造中低产田3100余亩,建了一个装机200千瓦的小水电站,一座年产一万吨的硅石灰精矿,办起了一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瘦肉型猪的现代化养猪场。
他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模范共产党员。1997年5月,李常水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他扎根农村、传播科技、致富乡邻的动人事迹,中央各新闻媒体均大力度作了报道,在全国影响很大,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